2019年4月1日 星期一

时政频道: 老渔村新生记

时政频道
时政新闻 
老渔村新生记
Apr 2nd 2019, 00:00, by 本报记者 胡 果 朱 虹

  "绝不允许高楼大厦背后还有棚户区!"中心城区棚改三年清零行动锁定成片棚户,老城改造计划聚焦零散平房。迈进新时代的天津,下大力气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解决群众困难,不要怕老百姓占便宜。"历史旧账,错综矛盾,各说各有理,以人民为中心才是最大的道理。夯实这个理,短短13天,130岁的都市渔村获新生。

  

  一年前如果您到津门,出天津西站北广场,首先撞入眼帘的,是子牙河边密密匝匝一片棚户。

  这里是天津最后的都市渔村——郭家菜园,与高铁天津西站隔河相望,一个宏伟现代,一个低矮破旧。

  "绝不允许高楼大厦背后还有棚户区!"天津市委主要负责同志态度坚决。2017年起,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三年清零行动实施,总面积147万平方米;2019年老城改造启动,又将41万平方米零散平房纳入视野。短短13天,子牙河边563户人家全部搬迁。

  "就像做梦一样。"生在船上的胡顺来,住进了97平方米的新居,从新家阳台往外看,几百米外就是曾经的渔村。渔村旧址,年内将建成子牙滨河公园,"这可是列进全市20项民心工程,写入2019年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的!"

  周围高楼拔地起,渔村隐忧却一天天加剧

  都市洼地

  九河下梢天津卫。年过七旬的胡学明,祖辈从山东来郭家菜园落脚。1888年,子牙河边开设了天津渔业公司,人称"官渔行",由此形成渔村。伴着子牙河粼粼波光,渔村走过130年。

  48岁的胡顺来生在渔船上,大一点随父母在岸边用秫秸搭窝棚而居,再大点,跟着大人捡砖头,在堤上盖起十几平方米小平房。渔村不少人都有捡砖盖房的经历。384米堤坝上,住着563户人家。

  房子越搭越多,一点点盖到河堤下。河水涨涨落落,人心七上八下。说起每年度汛,刘书梅奶奶心有余悸:"水离窗台就差一块砖!赶上下雨就甭睡了,担心毛毡顶被刮跑,更怕碎砖房被冲垮。"

  有点法子的都走了。剩下的,低保89户,残疾71人,家中有患癌症等大病的56户。眼瞅着周围高楼拔地起,渔村隐忧却一天天加剧。冬无暖气,李红一家因煤气中毒被送过医院。私接电线,走在电线杆底下能听见超负荷的"滋滋"声。最受不了的是563户一个旱厕。生活垃圾往河里倒,夏天压根儿不敢开窗。

  几代蜗居于此,基本都是亲套亲。"日子苦,外面的姑娘不愿嫁进来。"渔村媳妇穆鹏说。居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在21岁的胡玉成印象中,父亲每天的生活就是河里打鱼,岸边卖鱼,家门口澡堂子泡个澡,回家倒头就睡觉。小时候生病,妈妈抱他跑到医院,却不知道咋挂号。

  "天长日久,这里像个封闭的罐子。偶尔来个生人,一眼就能认出来。"

  "窝了一辈子,没想到还能活着搬出渔村!"

  危房困局

  2018年5月14日,正值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对天津工作作出"三个着力"重要指示五周年。上午,天津全市召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着力"重要指示推进大会。下午,红桥区委常委会开到了郭家菜园,回到区委再开扩大会,具体研究渔村搬迁。

  "在这里只是活着,离生活还有一段距离,离总书记讲的美好生活还有很大距离!"能看到差距,是因为心里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渔村虽坐落红桥区,却位于25米河道大堤内,业务归属水务部门。渔民陆续上岸,几经改制隶属北辰区天穆镇农工商总公司渔业队,2006年渔业队破产。1986年红桥区为部分渔民办了居民户口,可大部分还是渔业户口。500多户中仅38户有企业产权证,其余都没正式房本,甚至没门牌号。

  百年危房,搬迁该谁管?依据啥政策?钱从哪里来?多年来,各说各的理。

  以人民为中心才是最大道理。"今年汛期前,一定完成搬迁。"红桥区委下了决心。

  没钱没房,多方筹措。方案流程十易其稿,全区抽调80多名干部,千方百计协调来4亿元资金。调配出1080套房源,保证每户基本有两套房可选。"不难不会拖到今天。既然下了决心,再难都要办下来。"红桥区国土房管局局长于鹏洲说。

  在渔村住了48年的孙立萍,和其他居民代表一起被请到搬迁指挥部。听到现场指挥、时任西于庄街道主任刘武说"一把尺子量到底,绝不会先签协议的吃亏,后签的吃糖",孙立萍直点头,"政府尊重咱,咱也信政府。"

  补偿款不够的,托底保障38平方米住房一套。需要周转房的,孩子因搬迁转学的,行动不便的……居民的难,都有解决的招。丈量面积那天,穆鹏94岁的婆婆直抹眼泪:"窝了一辈子,没想到还能活着搬出渔村!"

  "解决群众困难,天津这两年总讲一句话:不要怕老百姓占便宜。渔村搬迁,就是要把这话砸实。"红桥区委书记李清说。

  "渔村安置,安顿的不只是房子,还有人心"

  攻坚硬仗

  "感觉要打一场硬仗!"

  36岁的动迁二组干部薛松记得,搬迁动员大会刚结束,指挥部里马上铺开地图。薛松偷偷做足功课,"不能照背文件上的话,老百姓听不懂"。

  渔村安居就是一次基层社会治理考验,既要打硬仗,又要下绣花功夫。

  眼看邻居们兴高采烈搬家,李红忐忑着拨通了刘武电话。她心里不平,父亲去世留下一间房,明明她给家里贡献大,为啥母亲偏心把房都给哥哥?

  刘武将一家人请到搬迁指挥部。这里有个流动法庭,红桥法院贺长滨法官专帮着解决家庭矛盾。贺法官拉着李红的手说,一看你就是个明事理的人,有啥委屈都可以跟我说。等李红流着泪把话说完,贺法官又去劝母亲和哥哥。一来二去,李红心平气和,李家的搬迁协议也签了。

  蜗居百年,一朝搬迁,陈年旧账,纷纷起底。"渔村安置,安顿的不只是房子,还有人心。"贺长滨说。

  最吃劲的时候最不能懈怠。谋定后动,精准施策,从2018年6月21日安置工作正式启动,到7月3日563户居民全部封房搬迁,不过短短13天。在补偿金额不高于周边的前提下,无一人对安置政策提出异议,无一人上访,无一户强制搬迁。

  2018年7月13日,渔村搬迁总结大会召开。当天深夜,李红和穆鹏不约而同发了条朋友圈。李红写道:今天我亲身见证了共产党的担当,真遗憾自己不是个党员……穆鹏留言:开完大会,我提出了入党的想法,这是我的真心实意。

  告别渔村不是终点。今年2月13日,年没过完,西于庄街道就办了场"情暖渔村"新春服务会,老街坊们都来了。50岁的杜素梅收获最大,自己在一家餐馆找到理想岗位,有残疾的女儿也在天津银雁外包服务有限公司谋了份打字员的工作。

  "老街坊们约好,滨河公园开园那天,大家再来看渔村!"


  《 人民日报 》( 2019年04月02日 01 版)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